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010-82488500

传真:010-82488501

E-mail:znj@bjrobot.com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口

作者: bjrobot 时间:2020-01-06 来源:未知
摘要:8月29日,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口为主题的2019WAIC世界 人工智能 大会国际人工智能前沿咨询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和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IJCA

   8月29日,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口”为主题的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人工智能前沿咨询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和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IJCAI)主席、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长、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强参与了揭牌仪式。

 
周汉民做主旨发言。本文由上海研究院供图
 
   会议上,嘉宾发言分三个单元举行。在第一单元部分,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以“人工智能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提出了自己的两点思考:第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意味着什么?第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用好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在世界的发展风起云涌,在中国它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正在培养一大批人工智能未来的建设者和发明家。以软件工程师为例,全球软件工程师的总量大数30%左右在中国。”在周汉民看来,人工智能在拉平教育鸿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大有可为。他从“乡村弱”、“城市挤”和“师资弱”三个方面的大数据入手,提出了三个建议:一、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网上义务教育平台的建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二、把互联网工程和教育工程认真地结合在一起;三、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周汉民用一句话概括了人工智能和中国教育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体和用的关系,不能颠倒,不能忽略。要解决的不是高科技如何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是高科技的手段如何生根落地,惠及人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王岩松以“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培养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高端人才”为题发表讲话。他首先介绍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和上海市高水平应用大学建设的试点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直坚持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三创新的办学模式,且目前已经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例如,成立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与上海联通共建5G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验室等,与东方集团联合开发服装智能定制系统等等。针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王岩松给出了两点建议:一、研究机构要从基础理论上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二、在提升AI硬实力的同时还要关注人工智能相关软学科的研究,比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商业模式、应用伦理等。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以“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建设”为题发表讲话。他表示,上海大学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校园应用,还是具体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上海大学延长路校区的
人工智能改造方案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关于如何打造智慧校园,他指出中心工作应围绕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示范应用真正促进在高等教育上的变革,让上海大学在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投资促进官员叶慧以“工业4.0背景下的‘投资促进4.0’”为题发表讲话。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UNIDO这个组织,UNIDO的中文名字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成立于1966年,是联合国在工业发展领域的一个专门的机构。上海投资促进中心是全球的9个办公室之一,致力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外资企业,同时也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关于投资促进的发展历程,叶慧做了普及:“投资促进领域的1.0版本是熟人或者朋友圈之间以信用为背书的一种经济投资,2.0版本是基于PC的发展,3.0版本是基于英特网,而4.0版本就是基于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测算,我们可以把很多全球数据的对接和我们的地区产业资源禀赋做一个强化升级。”

 
会议现场
 
   第二单元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在该单元,牛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前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ael Wooldridge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中,机器的学习效率、可扩展性以及计算的资源需求的等,都是瓶颈。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Carles Sierra认为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是由人来进行主导的,以加强风险的管控。欧洲科学院院士、维也纳科技大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Thomas Eiter认为AI目前尚且缺失人类所拥有的逻辑推理、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等能力。墨尔本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澳大利亚工程院三院院士Rao Kotagiri非常关注AI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表明,AI可以用来帮助疾病诊断,但就目前来说AI系统还相对较为低级、原始。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委员会主席,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杰出教授张成奇谈到“引才与引智双轮驱动”,即通过国际或国内合作解决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悉尼大学计算科学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陶大程认为,人工智能只有六十几年的历史,理论基础非常不完备,有很多事情尚待我们去深入理解。而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加拿大科学院院士李明看来:自然语言处理是区别于人类和其他的动物、植物基本,甚至是唯一的东西。做好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工作。新西兰科学(皇家学会)院士、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院长张孟杰认为全球掀起了一股AI研究热潮,但大部分研究都“创新性不够,原创性不足”。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杰出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凌晓峰则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
人工智能没有什么瓶颈,即使有,也会逐一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去解决。

   第三单元的嘉宾则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企业或机构。其中,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城市风险管理的领域,但同时也可能催生安全风险。因此,人工智能的技术能走得多远,取决于安全可控上做得有多好。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提到“下一代的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包括了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和业务智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赛图默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血液科主任李军民介绍了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的血细胞识别与分类系统,识别率可达95%以上,既能为病人服务,也能为医生服务。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方明预测了未来十年的三大趋势:第一大趋势是5G助推下的万物互联将正式成为IT产业的第六次浪潮,语音将成为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第二大趋势是人类交流互动的大趋势不可阻挡,人类语言的巴别塔将在十年内最终建成;第三大趋势是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将为各行业赋能。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费敏锐从工程应用延伸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他认为AI的伟大工程应用在于走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智能制造的实现,但目前的应用工程与人类主要生产过程的结合并不紧密,也不完整。上海中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冰意欲探索如何把社会的需求和大数据的赋能,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上海大学教授殷凤从产业层面对比了中国与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从总体上来讲,目前中国在基础研究、原创成果、顶尖人才、基础平台、应用生态、技术体系、标准规范等方面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次会议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主办,上海研究院调查与数据研究中心、上海淀山湖论坛发展促进中心承办,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委员会、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中国超众人工智能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电话邮箱

电话:010-82488500
传真:010-82488501
E-mail: znj@bjrobot.com

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3 bjrobot 智能佳科技 京ICP备13001844号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